积极发展中部地区第三方物流
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能推动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中部产业集聚,有利于提升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剖析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战略高度整合资源统筹发展中部地区物流,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第三方物流等物流策略。
物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又是企业本身必须从事的重要活动。企业的物流活动可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宝库”、“第三个利润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活动。然而,中部地区由于受外部环境、经济和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着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过程中,中部各省应抢抓机遇,整合各种资源发展物流,实现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现状
中小企业管理者物流理念落后
近几年,中部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显现出下降趋势,GDP增长率远低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其中在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其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也明显低于以上地区。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物流层面分析,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物流理念落后,意识不到“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重要根源。中小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物流管理常表现出不重视,对搞好物流管理降低生产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缺乏认识。管理者主要精力放在保证按时交货和产品质量上,对物料消耗、占用等造成生产成本攀升等,缺乏有效的计划和控制,忽视了物流管理。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甚至不知道物流是什么,也就更不知道物流对企业的作用了。
中小企业自营物流不能满足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首部中部蓝皮书——《2006年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显示:中部6省对外开放程度总体上不高,平均开放度不及全国的2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切靠自己的思想尤其突出,缺少经济发展进程中必要的协作。反映在物流上就是自办车队、自办仓库和自主拥有装卸设施现象比较普遍。但中小企业生产量小且不稳定,物流很难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增加了运输和仓储成本,物流设备的利用率低,物流成本较高,最终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自建物流还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往往事与愿违。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相对滞后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之间产业关联性、集中度不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不明显等,阻碍了中部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从连续近3年中国物流企业百强统计名单中发现:中部6省入围的物流企业只有15家,进入前20名的仅有芜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1家;享有“九省通衢”美誉的湖北武汉,也仅有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有限公司1家进入百强物流企业名单,所占份额相对偏低。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部6省( 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起步晚、成长慢,从事物流服务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物流在中部崛起进程中的作用
推动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带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推动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取决于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区域要素流动与货物和服务活动产生的外部作用。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战略联盟,区域间的服务、货物、劳动、资本、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交换更加频繁和快捷,对物流的需求加大,促进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的增加,进而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带动中部区域产业集聚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各产业整体价值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聚已经离不开物流业的集聚。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流专业化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前提条件。武汉“8+1”城市圈通过加快城市圈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带动城市圈物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光电子信息、钢材制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农产品加工及盐、磷化工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市产业带,仙桃、潜江、天门市产业聚集带,孝感产业带等三大产业带。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城际-省级-国际”三级运输网络合理布局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多层次、多方式衔接的一体化现代物流综合运输网络体系的建成,将会极大地推动湘江生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和西部丘陵山区零次产业带的快速发展。
提升中部区域中小企业竞争优势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受原来所在地市场封闭的制约和当地政策的保护,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等普遍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从中部崛起的战略高度统筹发展物流,形成跨区域联动的物流圈(群),能大力推动中部地区产业的集聚,进而带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它拥有非集群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力,即产业集群之所以能产生、发展,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就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产业集群的这种竞争力则来自于其竞争优势;另外,在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中,地理集中、灵活专业化、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从中部整体规划物流,实施物流流程再造,可以实现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和外部物流规模化,大大降低采购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物流的策略
从战略高度统筹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物流发展
自从2006年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各省纷纷斥巨资打造物流园区、建物流基地。如拥有中外物流企业700多家,形成10公里物流长廊,年交易额近百亿元的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验收;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投入使用;江西到2011年在现有6条多式联运通道基础上,将新开赣州、抚州、鹰潭、新余-九江城西港水运口岸通道等5条多式联运通道,新建13个口岸多式联运转运设施,重点发展南昌、赣北等5大物流区域,着力把南昌建成全国区域性物流基地,把江西打造成中部地区现代物流的主要枢纽;深圳宝供物流在合肥签约投资2.5亿元,建设物流中心;多种运输方式“联姻”,河南建设中部立体物流等等。可见,中部6省在发展物流产业,建设物流基地(中心)等方面积极性高,但均显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中部6省各大城市应该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在避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运输、仓储、包装、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立体的物流体系,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加大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由于物流信息不畅,资源不能共享,很难形成便捷和通畅的多式联运综合解决方案,我国物流成本占国民经济总量的18.6%,比发达国家高出近1倍。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最佳的方法之一。
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大力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对接联动,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市场和企业。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基于网络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传统的运输企业购置许多各式各样的车辆,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区、分属不同所有者的车辆通过网络系统汇合起来,使之成为“虚拟车场”。以此类推,将分散的物流资源利用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建成若干个物流资源及工具整合版块,那么物流服务半径、效率和货物集散空间就充分放大了。中部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由各级政府牵头合作,搭建一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能满足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提高物流配送规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积极发展中部地区第三方物流
纵观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历史,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资金短缺。若中小企业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这些投入对于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中小企业选择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以支付服务费用的形式获得服务,不仅可以享用到先进的物流技术,还减少自建物流设施的投资,也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运输设备、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和人员的费用,还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从而可以使得中小企业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同时,也降低了自建物流系统的投资风险。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就可以集中有限财力发展核心业务,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中部各省应从政策导向、资金等方面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支持,推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
物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又是企业本身必须从事的重要活动。企业的物流活动可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宝库”、“第三个利润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活动。然而,中部地区由于受外部环境、经济和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着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过程中,中部各省应抢抓机遇,整合各种资源发展物流,实现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现状
中小企业管理者物流理念落后
近几年,中部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显现出下降趋势,GDP增长率远低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其中在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其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也明显低于以上地区。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物流层面分析,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物流理念落后,意识不到“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重要根源。中小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物流管理常表现出不重视,对搞好物流管理降低生产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缺乏认识。管理者主要精力放在保证按时交货和产品质量上,对物料消耗、占用等造成生产成本攀升等,缺乏有效的计划和控制,忽视了物流管理。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甚至不知道物流是什么,也就更不知道物流对企业的作用了。
中小企业自营物流不能满足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首部中部蓝皮书——《2006年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显示:中部6省对外开放程度总体上不高,平均开放度不及全国的2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切靠自己的思想尤其突出,缺少经济发展进程中必要的协作。反映在物流上就是自办车队、自办仓库和自主拥有装卸设施现象比较普遍。但中小企业生产量小且不稳定,物流很难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增加了运输和仓储成本,物流设备的利用率低,物流成本较高,最终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自建物流还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往往事与愿违。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相对滞后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之间产业关联性、集中度不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不明显等,阻碍了中部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从连续近3年中国物流企业百强统计名单中发现:中部6省入围的物流企业只有15家,进入前20名的仅有芜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1家;享有“九省通衢”美誉的湖北武汉,也仅有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有限公司1家进入百强物流企业名单,所占份额相对偏低。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部6省( 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起步晚、成长慢,从事物流服务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物流在中部崛起进程中的作用
推动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带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推动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取决于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区域要素流动与货物和服务活动产生的外部作用。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战略联盟,区域间的服务、货物、劳动、资本、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交换更加频繁和快捷,对物流的需求加大,促进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的增加,进而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带动中部区域产业集聚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各产业整体价值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聚已经离不开物流业的集聚。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流专业化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前提条件。武汉“8+1”城市圈通过加快城市圈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带动城市圈物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光电子信息、钢材制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农产品加工及盐、磷化工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市产业带,仙桃、潜江、天门市产业聚集带,孝感产业带等三大产业带。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城际-省级-国际”三级运输网络合理布局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多层次、多方式衔接的一体化现代物流综合运输网络体系的建成,将会极大地推动湘江生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和西部丘陵山区零次产业带的快速发展。
提升中部区域中小企业竞争优势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受原来所在地市场封闭的制约和当地政策的保护,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等普遍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从中部崛起的战略高度统筹发展物流,形成跨区域联动的物流圈(群),能大力推动中部地区产业的集聚,进而带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它拥有非集群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力,即产业集群之所以能产生、发展,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就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产业集群的这种竞争力则来自于其竞争优势;另外,在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中,地理集中、灵活专业化、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从中部整体规划物流,实施物流流程再造,可以实现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和外部物流规模化,大大降低采购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物流的策略
从战略高度统筹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物流发展
自从2006年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各省纷纷斥巨资打造物流园区、建物流基地。如拥有中外物流企业700多家,形成10公里物流长廊,年交易额近百亿元的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验收;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投入使用;江西到2011年在现有6条多式联运通道基础上,将新开赣州、抚州、鹰潭、新余-九江城西港水运口岸通道等5条多式联运通道,新建13个口岸多式联运转运设施,重点发展南昌、赣北等5大物流区域,着力把南昌建成全国区域性物流基地,把江西打造成中部地区现代物流的主要枢纽;深圳宝供物流在合肥签约投资2.5亿元,建设物流中心;多种运输方式“联姻”,河南建设中部立体物流等等。可见,中部6省在发展物流产业,建设物流基地(中心)等方面积极性高,但均显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中部6省各大城市应该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在避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运输、仓储、包装、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立体的物流体系,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加大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由于物流信息不畅,资源不能共享,很难形成便捷和通畅的多式联运综合解决方案,我国物流成本占国民经济总量的18.6%,比发达国家高出近1倍。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最佳的方法之一。
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大力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对接联动,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市场和企业。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基于网络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传统的运输企业购置许多各式各样的车辆,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区、分属不同所有者的车辆通过网络系统汇合起来,使之成为“虚拟车场”。以此类推,将分散的物流资源利用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建成若干个物流资源及工具整合版块,那么物流服务半径、效率和货物集散空间就充分放大了。中部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由各级政府牵头合作,搭建一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能满足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提高物流配送规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积极发展中部地区第三方物流
纵观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历史,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资金短缺。若中小企业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这些投入对于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中小企业选择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以支付服务费用的形式获得服务,不仅可以享用到先进的物流技术,还减少自建物流设施的投资,也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运输设备、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和人员的费用,还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从而可以使得中小企业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同时,也降低了自建物流系统的投资风险。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就可以集中有限财力发展核心业务,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中部各省应从政策导向、资金等方面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支持,推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